Redis Replication 实现原理
对于 Master/Slave 模式,在我们常用的Mysql中你一定有或多或少的了解,应该知道它的一些价值,比如灾备、读写分离。就灾备一项就足以使我们必须使用它,因为一旦服务器软硬件故障,可能造成数据永不可恢复。你可能会说,可以提前做好数据文件备份,但是要远比修改一个 IP 更加复杂与时间开销更大。在Master/Slave 模式下还可以结合LVS/Keepalived 实现故障自动转移,使其具体业务方无感知。
在 Redis 2.8 版本之前,Master/Slave 之前只支持全量同步(full resync),从 2.8版本开始支持了部分重同步(partial resynchronization),使得在短暂的网络中断恢复后,不需要进行全量数据同步,而是只同步最近新增的数据即可。那么如何理解这个“短暂”,其实是取决于配置参数与实际场景,下面将带大家一起抽丝剥茧,找出真相。
Redis Cluster 实现原理
1. 简介
Redis Cluster 是 Redis 官方提供的集群模式。在Redis 3.0 版本开始支持,是在原有的 Redis 版本中增加了集群相关的实现,是同一个项目。Redis Cluster 方式各个节点其实是一样的,都是Redis节点,本身支持执行Redis的所有命令,也是数据的存储节点,只是额外支持一些 Cluster 命令。但是 Redis Sentinel 模式中,Sentinel 则是一个全新的角色,并不是数据的存储节点,不允许执行常规的 set / get / inc 等操作,主要运用于故障检测、故障发现、故障转移这些场景。
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记录了关于 Redis Cluster 的学习笔记,其中是按照程序执行顺序编排的,也包括了一些细节方面的说明,对于研究 Redis 源码的同学可能有帮助,基本每一小节内容对应源码中的一小段程序。而这篇文章将是以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理解 Redis Cluster,所以更加宏观一些,某些细节可能就不会提到。关于细节可以参考:Redis Cluster 学习笔记
Redis Cluster 学习笔记
- 启动节点
- 通过命令配置集群(a. 加入节点 b. 分派slot c. 添加slave)
- 接受命令处理
- 根据key,转发到不同的节点
- 特殊的标记{…},可以分派key到相同的节点,{} 不能在key的结尾。如果有{…} ,hash算法则使用{与}中间的字符串来计算,所以一定要在{}中间有字符,不然所有的key将会分配到一个节点。
- 命令中有多个key,如果这些key不在相同的slot(即使在相同的节点也不行),则返回错误(getNodeByQuery)
- 根据key获取节点(getNodeByQuery)
Redis Sentinel 高可用原理
现在 B/S C/S 架构的软件系统设计时,我们通常需要把服务端设计为高可用系统,比如 3个9(99.9%),4个9(99.99%),5个9(99.999%)。这是由于随着用户请求量的增加,服务端系统需要处理的事务会增加,进而可能会导致服务端系统无法快速、正确响应用户请求,使得用户体验变得非常糟糕。最终可能会使得用户流失,对广告、会员等这部分收入产生严重影响。另外,Redis作为基础组件,一旦出现故障,可能会使得好多业务出现异常。因此高可用是非常有必要的,也是一个软件开发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。
Redis Sentinel 通信流程
准备工作:
1. 配置 master slave 、修改sentinel 配置,如下:Redis.conf monitor <Master1> <host> <port> <quorum> monitor <Master2> <host> <port> <quorum>2. 启动 master / slave 节点,然后再启动 sentinel 节点
Redis RDB 文件存储实现
redis通过把内存数据保存为rdb文件来实现快照,是整个redis内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为实现服务高可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有以下2点作用:1. 持久化 (比 aof 恢复速度更快,也占用更小的磁盘空间,因此作为默认的持久化方式)
2. 主从同步 (开启主从后,需要首先把master上的历史数据同步到slave,这时slave就会拉取master的rdb文件,然后解析加载rdb文件到内存)